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31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溧城街道] 菡子与纯姐 (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3-11-14 06: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菡子与纯姐
                                 


                             引  子
   
    菡子,这位1938年参加新四军的溧阳茶亭汕头村人,是新四军的第一批女战士。她先后任战地服务队队长,《前锋报》、《抗敌报》及《淮南日报》记者,华东局宣传部干事,山东省妇联宣传部长,华东妇联宣传部长,中国作协专创委副主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处长。她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作协第四届理事、副主席,最后从上海文艺出版社离休。
    对这位中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有着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有着艰难曲折的创作历程,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姐妹亲情。翻开她的史料,细看她的人生道路,都会出现一个关键人物:程纯。从1932年同学开始到1992年程纯离世,菡子和程纯两人的友情跨度整整六十年。在她的档案材料社会关系一栏中,她只填程纯一人。这程纯到底何许人?对于这个问题,菡子在世时回答得很纯真且直白,她是我最好的姐姐!她是我母亲离世后我最亲的亲人!
    直到《菡子文集》出版,我才知道文集第一卷中的《纯姐》就是专门写的程纯,而这位程纯不是别人,她正是我的街坊邻居程老师,而她的儿子韩云刚,菡子的儿子田小元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为此,我突然产生了欲写菡子与程老师的冲动,这一冲动随之变成了行动。经过一番努力,我围绕菡子与纯姐从小学同窗开始,以家庭、社会、时代为背景,采访了相关当事人的后代,参阅了相关史料,随后组成若干个追忆菡子与纯姐的友情往事,从而行文。




                                                       同   学
   
      茶亭汕头村就在当年茶亭的老街上,罗氏祖辈由前同久(现属溧城镇)在长毛后迁来,在茶亭开埠。民国期间,有赵、许、张、章、薛等姓氏自苏北移居。菡子的爷爷被人尊称为渭西先生,一生善良、仁慈正直、助人为乐,与本村异姓和睦为邻。菡子的父亲罗林在江阴读过江南颇富盛名的南菩公学,后来弃教经商开店,爷爷为此气恼万分,宣布与他断绝关系,由此,爷爷梦想着把家庭经营成书香门弟,但终成泡影。
    菡子生于1921年3月11日一个漆黑冰冷的子夜,她以洪亮的声音呼喊着来到人间。但男尊女卑的父亲要把菡子换男孩,但那被抱来的不足满月的男孩,因伤风立即夭亡,菡子也因此得以留在母亲身边。
    小菡子在母亲和爷爷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顽皮的她记得儿时小鱼从手中滑过,在池塘里摸到过鸭蛋,还有那“六月六”下水的欢乐夏夜,她躺在场院的晒席上,数天上的星星,口里不住唱着“天上的星,地上的钉”不大连贯的儿歌。到了上学的年龄,那时离家不远已有一所汕头村小(茶亭小学),先在村小念了三年初小的她,在爷爷和母亲的使唤下,1932年,她来到了溧阳城宝塔湾下的一所小学念书。
    在上学的第一天,她就遇到同班的大姐姐同学程纯。那天,老师看到12岁的菡子个子也比较高,就把她安排在后排的桌子,而旁边坐的也是一位大同学,菡子一看,这位大同学姐姐微笑着朝她点点头。谁知这位大同学姐姐的一笑一点头,两人竟成了生死之交。
    菡子的大同学程纯,1914年3月6日出生,比菡子大7岁,是溧阳城里人,父母早年从常州程家大院迁来溧阳,在上城湾居住。有着一手好字的程纯父亲是县政府抄抄写写的文书,赚得一份微薄的工资,母亲杨凤,有着一对秀美的小脚,很会持家,程纯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共四口人。
    这样,菡子和程纯成了班上最要好的同学,成了一对好姐妹,菡子口口声声叫程纯“纯姐”,这一叫就是70余年,直到菡子弥留之际,她还在呼唤着她心爱的“纯姐”。那么话又说回来,当年程纯已经18岁的大姑娘了,怎么才小学四年级呢,那是因为家里穷,经济困难,有了点钱才去念书,没钱就上不了学,这样停停念念,念念停停,而且母亲颠着小脚还要做生意,如帮人“刮白胡枣”、“ 绣袋子”等,总要女儿帮忙干活,有时只得停止学业。
    从城里到菡子家的茶亭汕头村足有15里路程,有时候特别是到了冬天菡子就干脆不回家了,就住在程纯家,姐妹两几乎是同吃、同住、同学习、整天形影不离,比自家的亲姐妹还亲。而且两人对文科特别感兴趣,菡子的文章经常受到老师的表彰,在班上朗读。程纯的语文成绩在班上也遥遥领先。
    菡子有时节假日还会带着纯姐回家,尤其是到了农忙季节,菡子和程纯都会到汕头村家中帮忙,烧烧饭,做做后勤等。后来升入五年级后,同班同学之间彼此来往也比较多了,与班上的彭芳秀、朱云厚、韩克群(后成为程纯丈夫)等等,都经常往来,那时,菡子也开始接触新思想,她赞同孙中山“天下为公”的主张,也听说过方志敏领导的皖南红军“打富济贫”,含糊地把两者合而为一。借着给父亲罗林写第一封家信之机,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不料父亲从此同她结下死仇,断定她不可救药,从小就是**的胚子,如果在太平天国造反时代,她一定是个女长毛。
    程纯晚年回忆菡子妹妹时说,菡子是我们班上的优等生,1934年全县小学会考,虽然她在发热感冒,仍考了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秋,她考取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在人们眼里成了“女秀才”。父亲虽不情愿让菡子上学,但他要菡子发誓将来不拿家中一根稻草,假期中还要她回家劳动。最终,还是母亲为菡子筹划路费,由我送她到苏州上学。程纯说,1975年。菡子从上海瑞金二路26号搬到上海泰安路16号,我去帮她搬家,家中一副稻箩是当年我与她两人挑着行李到苏州女子师范上学的,菡子一直把这对稻箩担保存着,可见她对当年上学念书的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11-1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