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圳 印 象
(三)地铁的人性化
深圳地铁是服务于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04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八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到2022年12月,深圳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共16条,全市地铁运营线路总长547.548千米,车站312座,构成覆盖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坪山区、光明区9个市辖行政区的城市轨道网络。截至2023年7月,深圳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3条。
我这个人出差在外,“私心”很重,很关注自己分内的事。记得1979年下半年,我受国家四机部(即后来的电子工业部)之邀,到北京布展全国电子工业展览馆。休息天总喜欢到几个地方去看看。西单民主墙关闭后,我来到了历史博物馆,想了解一下陈毅是如何在溧阳起家的,就直奔抗战史料馆。而当时全馆只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江苏水西村”成立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关注,其他有关溧阳的抗战情况只字没有。诚然,那时的“溧阳”实在太小了。记得那时出差在外若介绍溧阳,一是要解讲“溧阳”不是“漂阳”,第二要说明溧阳在宜兴隔壁,大家就知道了。
这次去深圳,我把轮椅也带去了。据说轮椅是公元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国王菲力蒲二世因为患中风,而乘坐一部木质的轮椅而风行至今。以前,大凡国内残障人士人活动及两岸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轮椅都陪我出行,这次也不例外。
深圳城市很年轻,地铁却很发达。2022年,深圳地铁线网全年总客流量约为17.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为518.74万人次。据我到深圳前一个星期(2023年7月7日)数据显示,深圳地铁线网总客流量为933.73万人次(含有轨电车),刷新历史最高客流纪录。当然,这些数据,还包含着深圳地铁的许许多多,如对残障人士的人性化服务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幕。
为了体验这座年轻城市的地铁服务,在深圳的日子里,我外出必坐轮椅必乘电梯。只要我的轮椅从垂直电梯下行后一出现在站台,就有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前来问询和指导。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中转还是直行,车厢内还是车厢外,只要出现了残障人士和轮椅,都会得到他(她)们非常热忱而得体的关怀和帮助,用现在的语言说就是“人性化”服务。
本人这次因作品入选、入展、并入书,受邀到深圳参加全国手指书画大展,从深圳市区到会展中心有二十多个站点。哟呵呵,动人的场景出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我也买了票,进站前工作人员发现我坐了轮椅是位残障人士,立即给我办理退票手续,把钱退给了我;这时来一位工作人员手持对讲机边引导我的轮椅进入垂直电梯到了站台;地铁徐徐进站,我的轮椅也慢慢来到进车厢的门口,一位穿制服年轻而俊秀的女士手拿“提包”已经笑容可掬站在了我面前;地铁车厢门打开,待下车的人走完,只见女士抖落手中“提包”,原来“提包”是三块连在一起的折叠式板块,搭在车厢与站台间隙处,霎那间形成了方便轮椅进出的无障碍通道;瞬间,我的轮椅通过“提包”驾成的无障碍设施进入车厢。
地铁启动,前方又是新的一站,乘警过来了,低下头问我需要帮助吗,我非常高兴地说谢谢。一位身材高挑穿着紫罗兰、戴船沿帽、条纹领带的高铁女服务员来到我面前,非常有礼貌地说:先生,需要为您服务吗?我微笑而满意地婉言谢绝了她。而到目的地站,更让我惊讶的事发生了,当地铁门一打开,“提包”的地铁服务员早已等在门口了,瞬间就给我架好了无障碍通道,从车门打开到我坐轮椅下车完毕,不到一分钟。
事实上,当我的轮椅和其他类似的人群一上车,从监控画面就知道了每站上车乘客的基本情况,那天从我上车起,也许就有了一站一站的“接龙”爱心服务,这样的爱心服务,原来只有西方国家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这种“人性化”服务,不光深圳有,其他地方也有,只是我没去现场体会摆了。
下图为我现场拍摄的轮椅进出地铁车厢时,工作人员“提包”架设无障碍通道的实时画面——
到站
车内
准备
架设
放下
一拉
下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