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画像佬——溧阳老行当追忆帖之五十二
溧阳人称街头的画家,一般都称之为“画像佬”或“画匠”,他们有的穿行在街头,有的固定在街头或小巷,或设个小摊位或租个小门面经营,主要是给客人现场画像。但解放后,这些流动或固定的“画像佬”就少了。偌大的溧阳城最后仅剩交通街(今镇前街)有几处画匠摊点,其它地方都没有了。
应该说“画像佬”和其它三百六十行的行当都差不多,有市场、有需求此行当才有生命力,才会发展。溧阳城“画像佬”在照相行业没有诞生或没有进入溧阳城之前,肯定有不错的市场,当随着民国初年照相业的进入,画匠的生意受到不少影响。据说旧时画像和拍照价钱差不多,但照相来得像而逼真,由此,最好的画匠也比不上哪“一霎那”技术。再加溧阳小地方,学画画的人少,有条件学画画不像现在多如牛毛。
但学画画的都是聪明人。希特勒早年就差一点点成为一位画家。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是这样讲述的: 有一天,我终于决定要做个画家,做个艺术家。我的父亲听了吃了一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什么,画家?艺术家?”他疑心我发疯了,也很可能他以为听错了或者理解错了我的话。但是一等到他弄清楚了以后,特别是他意识到我不是开玩笑以后,他极其坚决地反对这个打算,“艺术家?不行!只要我还剩一口气,我决不答应!”我父亲决不改变他的“决不!”而我却加强了我的“决心!”
在人们印象中,街头画像,摆个地摊,招揽来往过客,与街头卖唱,杂耍,小魔术等,均属一类。文雅些称为街头艺术,通俗则称作街头乞讨。但许多这样的街头艺人,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但进入了大雅之室,而且登上了艺术殿堂。如当年在溧阳镇前街当画匠的薛耀军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从上海和南京学画回家年青气盛的薛耀军在镇前街开了整整十多年画店,从而赢得了扎实的写生及素描基本功,我在《油画奏鸣曲——走近职业画家薛耀军》第5、6集专门写到了他在镇前街的画匠生涯。
过去有成就的“画像佬”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个画匠,而是把自己的每幅画像看作是创作。他在现场绘制人像时,第一步,轻轻确定头像置于画于纸中部略高于中心的位置,画侧面的头像时的视线,前方要适当多留空白;第二步,用辅助线测定形体的比例,透视和倾斜度,确定大的形体特征;第三步,从五官画起,用线条具体刻画形体细节,同时用色调表现主要的转折处,色调要尽可能简练:第四步,整理完成,从整体效果出发,通过加强减弱等方法处理,使画面详略得当,主要形象特点鲜明突出。当然,在绘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也大有讲究,各类H型、B型、还是碳条等等,用手指还是用橡皮,或者用面包进行修饰、涂擦、渲染,则大有讲究,也许用面包会更好一点。
当年,虽然溧阳的画匠不多,但在外学习和闯荡的溧阳籍艺人还不少。据说晚清溧阳籍中国著名画家韩翰,早年也是在家中给人画像的,后来出去念书成为浙江有名的画猴大师,中国书画教育泰斗姜丹书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其实,当年溧阳街头的“画像佬”与其它各行各业的行当一样,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找口饭吃吃,其收入也不会比木匠、泥瓦匠、铁匠等行当高。假如当年画匠韩翰给人画像收入高,他也不会外出另找山门找出路了;同样,假如画家薛耀军开了十多年画匠店发了财,他也不会放弃镇前街的好生意,前往宋庄呆六年,最后到纽约、费城、伦敦、马赛、奥地利办画展捞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