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老龄委获悉,截至2023年1月1日,全市百岁老人已达271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193人),与2022年1月相比增加18人,年龄最大的是家住社渚镇下西村的曹秀英,1914年出生,今年已109岁。 自2016年获评“世界长寿之乡”以来,我市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积极构建多元化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出台一系列养老、惠老政策,“人人寿比南山”的美好图景在这里化为了现实。
百岁老人曹秀英(左)
得天独厚长寿宝地
世界长寿之乡,是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对符合城市养老生活体系相关标准的地区颁布的称号和嘉奖。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截至2023年1月1日,我市10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271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3.29岁,均远远超过了国家长寿之乡以及世界长寿之乡的认定标准。 作为省内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我市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温和,适宜养生、休闲、旅游、度假。我市负氧离子浓度高,达到I级标准,年平均负氧离子含量4230个/cm3,最大6410个/cm3,最小2650个/cm3,4-5月和7-11月为很适宜旅游期,平均负氧离子含量4505个/cm3,是大自然恩赐的“天然大氧吧”。2022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3天,优良率为80.3%,位列常州第一。我市已连续三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质达标率100%,拥有大片富硒土壤及优良的弱碱性水域,具有健康长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多元服务老有所养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养老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创新举措、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积极探索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助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居家养老的幸福值。为此,我市用心用情用力破解老年人就餐服务的堵点短板,实现“如意小食堂”建设城乡全覆盖,托起了“舌尖养老”大民生,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31家城区如意小食堂,49家农村如意小食堂,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圈。 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也是民生工程一大亮点。2020年,我市按照国家标准,在溧城街道建成市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取得了良好效果。2022年,昆仑街道、古县街道和戴埠镇3家镇(街道)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分别建成投运,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餐饮、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老人们除了在中心用餐,还能读书看报、喝茶聊天、打球下棋。如果说,如意小食堂解决了老人用餐问题,照料中心则接管了老人的吃喝玩乐,真正让农村老人身有所养、心有所安、人有所乐。 在加强养老惠老阵地建设的同时,去年我市还大力实施家居环境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一户一案,提升通道及居家空间的安全性和行动便利性。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对有6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失能、半失能、失智或重度残疾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的700户家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帮助老人改善居住环境,减少居家风险,也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长寿之乡康养之地
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长寿之乡美誉、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市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日,记者在位于天目湖镇的中国再生医学健康管理中心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中国再生医学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总占地约650亩,由再生医学中心、康养中心、洲际英迪格酒店、中央湖区、百亩茶田等组成,是集高端医疗、健康养生、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项目。自2021年落户我市以来,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康养基底,致力于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医疗技术、洲际集团酒店文旅平台,以及中国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构建出“康养+旅游+医疗”融合发展模式。 我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医疗保健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就医条件。位于古县街道的医疗健康中心项目暨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该项目一期总投资19.43亿元,用地约184亩,主要包括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新院区,以及康复中心、养老中心、体检中心等。 青山绿水人长寿,优质医疗保健康。记者了解到,目前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都已设立老年医学科。2022年,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成为我市首家二级老年(病)医院,全市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基层卫生院均创建成为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此外,我市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敬老文明号等各类敬老爱老创建工作。2022年,上兴镇上兴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平桥卫生院、颐康护理院、老街坊惠老服务中心、老年摄影学会荣获第四届“常州市敬老文明号”。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敬老文明号3家,江苏省3家,常州市21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家(溧城街道五里亭社区和上兴镇上兴社区)。
来源:溧阳日报(吴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