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弹棉花佬——溧阳老行当追忆帖之二十七
“弹棉花”佬,也叫“棉匠”,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人,历史悠久,我国早在元代前即有此业,至少也有千年历史,时至今日仍有操此行业者。当年的溧阳城乡间,都有走街串巷的“弹棉花佬”,城乡也有固定的弹棉花门店。而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这一情景也延续到现在,因此,现今的溧阳弹棉絮市场上,外地来溧阳的“弹棉花佬”甚多。
为了解当年溧阳本乡本土的“弹棉花佬”,我曾经采访了祖辈在溧阳弹棉花的当地人,也采访了溧阳籍第五代传统手工弹棉人。我之所以寻找溧阳上代传下世的“棉匠”,是因为现在许多弹棉花佬的加工手段都逐渐现代化了。而我需要和了解的是传统的手工“弹棉花”。
原始的手工弹棉花的工具有:弹花弓、弹花台、磨盘、护腰带、挑背、压花篮、做边把、迁纱杆、卷筒等。对于弹棉花的传统工艺,也称之弹棉花的“古法加工工艺”,其简述过程如下:首先“抽松”,把棉皮用三尺杆抽打,以抽松棉花;第二步“开生”,就是用弓直接把棉花弹松,要弹两遍,也就是要使棉花弹松、弹熟;第三步,铺絮棉花(做邦生、絮裤的棉絮)要弹两遍,如果纺纱的要弹三遍,主要是弹熟,去除杂质,压实后再卷起来,卷成筒体。
这位溧阳籍第五代“弹棉花佬” 对我说,我家用传统古法弹棉花,历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我已经五代了,最早我家高祖是在上海松江的一个叫乌泥泾的地方学的手艺,后来传给了曾祖父,到了晚清年间,曾祖父又传给了爷爷,爷爷又把这弹棉花的手艺传给了他。
这位溧阳籍“弹棉花佬”介绍了传统手工弹棉絮的经过和制作程序:1、架搭不小于2200mmX2100mm的絮台;2、“开生”将以取除棉籽的“棉皮”弹熟;3、将棉花分放“絮台”四个角上2个棉匠同时“开弓”,进行“反向”对角,“纵向”、“横向”铺弹,做到“搭头”均匀互补,同步增高,相互错落。整条棉被铺弹完毕后,必须呈中间高四面低,结构严密,组织均匀,有薄有厚,过度圆滑的整体。4、用“竹匾”将面花从表面往下压平。5、“牵纱”先牵“大筋”,四根头,两个对角,一横一竖共四层。再牵“细纱”,一根头,“底纱”“中纱”和“面纱”共三层。6、用银杏树“磨盘”磨旋转压至面纱被棉花全部均匀“缠住”,表面呈现0.3mm至0.5mm小面球布满整个平面。7、将棉被翻身,已网纱这面朝下,精准裁边,确定尺寸。8、“起花”,将正面棉花弹松,将“做边”裁下的棉花从四个角“铺弹”到表面,形状如三所述。9、按规范将“四条边”“四个角” 做好。10、用红、绿、篮、黄颜色的“丝棉”或“棉花”在被褥正面“摆字做花”,应独具匠心。11、“踏磨”、“平磨”,“ 踏磨”在“平磨”结束后进行。12、“磨旋转压”“四条边”和“四个角”,应无纱头翘起。13、核准基本尺寸无误后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