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吹糖佬——溧阳老行当追忆帖之二十八
这个“吹糖佬”对许许多多孩提时代过来人印象最深了。在我的记忆里,当年挑着担子的吹糖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嘴里含个小竹管发出悦耳哨音的,我们称之为“换糖佬”,主要收购鸡毛、鸭毛、鹅毛、猪骨头、牙膏皮等,当然,小孩把一块牙膏皮来换,“换糖佬”会拿一颗或两颗糖给小孩。但在戏馆子门口,大会堂门口、中桥码头、东升楼门口、十字街口、汽车站、轮船码头以及东门街、和平街、西门街、南门街等小学门口每天都有“换糖佬”在这里,这些换糖佬与走街穿巷吹哨音的换糖佬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能吹捏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各种各样的人物,还能吹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等动态各异的动物等等,他们才是非常有才艺的真正的“吹糖人”,但是溧阳人把他们都叫作“换糖佬”。
据说吹糖人的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说的是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吹糖人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为吹制各类人物和各种动物的需要,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溧阳的“换糖佬”苏北人居多,他们大多居住在城郊的结合部,老街和集镇是他们的重点生意区域。至今还有“换糖佬”居住在溧阳东南角的老街“百家塘”等地。记得当年我的一位街坊邻居就是“换糖佬”,老人一口苏北话,弟兄二人早年来溧阳创业,靠吹糖换糖过日子。1949年弟弟跟着南下大军走了,几经努力,哥哥成了西门街一带最靓丽的换糖佬。他两分钟吹捏一只油老鼠,五分钟孙悟空出世,两三个来回,他挑担草把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神态各异吹出的“糖人人”产品。
应该说当年溧阳的“换糖佬”也有好多,最闹忙还是在中午时分的学校门口,孩子们回家吃了午饭来学校,就在学校门口看吹糖人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油老鼠偷油等经典造型。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看吹糖老人的表演,现场买的人也很多,几分钱一个,有的孩子用家中带来的牙膏皮、铜板等物换。但聪明的孩子总是下课放学时来到吹糖人的摊头,从口袋里掏出2分币买一个大的糖产品回家,这样既避免了带进教室被老师没收,价格又便宜。
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吹糖人的玩意儿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换糖老”的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的艺人少了,尤其是吹糖人几乎看不见了,但在北方人称之为“赶集”和溧阳人称之为“交流”的庙会上,有时候还会看到。现在的“吹糖老”吹出来的“糖人人”可不是当年的几分钱啦,估计至少也要几块到十几块钱吧,因为这可是艺术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