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师”丹书(溧阳与文化名人之四)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九月初二申时,我出生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乡三十六里南渡镇之南五里大敦村,此村俗称“刘家边”。八字:乙酉丙戌丁酉戊申,据说五行缺水,故乳名茂源。这是晚年的姜丹书在年谱中的表述。
依稀记得首次听到姜丹书名字还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父亲与溧阳城专门写招牌字的季先生咪小酒时听说的。第二次了解姜丹书,已到了1975年,在文化馆打杂的我有一次给馆长奚渭明誊抄他写姜丹书的文章,随后,就加深了对这位溧阳南渡人的了解,也写了一些有关姜丹书的小文,提出了《建议溧阳筹建中国“大师之师”姜丹书纪念馆》的呼吁,并在溧阳论坛专门撰写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泰斗姜丹书》的系列帖文,根据有关史料在网络发表了《姜丹书年谱、照片、书画》计23篇专题帖。
生于清代晚期的姜丹书求学阶段,正好是晚清科举时代从塾师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的时期。其先是接受科举制度下的旧式私塾教育,而后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的大背景下,接受新式教育,开阔了眼界,不断向新领域迈进。1907年秋,虚龄23岁的姜丹书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受业于李瑞清、萧俊贤等名师。他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刻苦,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就读两江师范期间,姜丹书学期考试成绩每得第一。丰富的知识储备加上其锐意进取,为其后来在艺术理论著述、艺术教学上取得成功奠定了高度和广度。1910年年底,姜丹书以91.4的超高平均分——最优等成绩毕业,并取得师范科举人学位,与吕凤子、李健、汪采白、沈企侨等一起成为我国第一批美术教师。1911年7月,姜丹书应聘到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手工教员,开始了其为之奋斗终身的艺术教育生涯。
辛亥革命前夕,姜丹书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与最早留学日本归来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分担图画手工和音乐课,他俩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美术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美术人才,如我国杰出的美术家、前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前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丰子恺和著名国画家郑午昌等。
辛亥革命爆发时,姜丹书27岁。考虑到家中老母在堂,妻子在室,恐一带交通中断,欲归不得,遂返回溧阳家中。姜丹书回家后,从事地方工作,首先捐钱,倡导募款,号召地方父老丁壮组织南渡地方民团,其用意在镇慑盗贼土匪及对境外清兵示威,籍以保卫闾阎,姜丹书手擎大刀,率先为之,颇有“斩木揭竿”的勇气。同时,溧阳城内公开选举,一致推举姜丹书为第三课课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中华民国元年,28岁的姜丹书次女雅元出生。二月,姜丹书兼任溧阳县立高等小学校长。
姜丹书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目睹中国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姜丹书的生平即是社会推演的一部分。姜丹书在教学、研究和创作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其作为文艺界的一份子,热心参与文艺社团、美术协会,在艺术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他的老同事、老友谢海燕在1989年写的《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序言中这样写道:“敬庐先生是一位爱国老人。他的一生是实心实意从事艺术教育的一生。做一个灌溉苗圃的园丁是他终生的心愿。“诚”和“朴”的品德,同他治学的“恒”和“勤”是相连贯的。恒、勤、诚、朴的一致,是他立身处世、敬业乐群的基准,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评价是中肯而又客观的。
姜丹书历任上海、杭州、华东各艺术院校教师达五十余年之久。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其编写的《美术史》、《美术史参考书》,这两本书是当时美术教育急需的普及性读物。后转向解剖学、透视学和摄影等学科的研究。擅艺术理论,如解剖、透视、摄影等课,均为吾国之创始者。他喜作国画,尤长于画红柿、红叶;工诗,健谈;七十岁后,退休西湖滨,仍从事写作。晚年参加浙江各种美术活动,继续作画并编著美术史论。77岁逝世。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著美术史、透视学、艺用解剖学三十八讲。传世作品有《黄山图》,图录于《现代书画集》。著有《艺术论文集》、《敬庐画集》、《美术史》、《艺用解剖学》、《透视学》等十余种。学生甚众,艺术成就较高者有:丰子恺、潘天寿、来楚生、郑午昌、赵丹等。
正如他于1956年举办个人画展时的手书前言《我一生在艺术教育的途径上长征》中说的:“我短短的一生所以能坚守岗位者,首先由于立定志向,而后发出恒心,不为旧社会的邪气所诱惑,不浪费时间与精力。自己这样想:我是一个艺术师范生出身,则一生坚守着艺术教育的岗位,乃是份内的事。”古稀老人姜丹书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道尽其一生的为之奋斗的美术教育工作的职责和操守,这样一番感人至深的话,让人肃然起敬。
在此,让我们向这位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泰斗、中国“大师之师”、溧阳南渡人姜丹书先生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