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标题: 汪德隆(18) 汪德隆的工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平陵一哥    时间: 2023-12-16 14:24
标题: 汪德隆(18) 汪德隆的工人
                                  汪德隆(18)

                          汪德隆的工人



    在当年汪德隆众多的工人中,除相当一部分汪渭泉的绩溪家乡人和外地人外,还有一部分是溧阳当地人。我大舅就是其中之一。我的大舅叫李咬齐,为啥叫“咬齐”,当年住在汪德隆隔壁的李母(我婆婆)咬断脐带养出了他,所以叫“咬齐(脐)”,长大后,码头街人都叫他“咬齐伢”,他15岁高小毕业进入汪德隆,工友们也都叫他“咬齐伢”,连当家老板瑞伯和序伦父子都叫他“咬齐伢”。大舅在我的记忆里英俊高大,武功不错,力气特大,制酱的一稻箩黄豆他能一口衔起,抛的石锁码头街通吃,夏天码头街河游泳,一个“没头心”从汪德隆码头潜到班船码头。尤其是他的毛笔字、钢笔字写得美极了。虽然我的妈妈是老师,父亲是会计,字写得都不错,但远远不及汪德隆的大舅,当年大舅一手漂亮的字,直接影响了我。
    但大舅遭遇了不测,疯了!事情是这样的,1951年的4月12日,中共溧阳县委、县政府在南门体育场(今天的大营巷内)召开公审国民党县长刘古桂大会。那天全溧阳有25000多人参加了公审大会。那天,正在汪德隆上班的大舅舅也被领导通知去参加公审大会,那时年轻气盛的他来到大营巷体育场,挤到了最前面,看看怎么个枪毙人的情景。他看到刘古桂五花大绑跪在离他很近的地方,执行人员持枪对着刘的头部,随着炸耳般“呯”一声枪响,我大舅明显感觉一块热乎乎的黏东西粘到他脸上,他顺手一摸,一看,他顿时吓蒙了,这分明是随着枪响,刘古桂倒地的一刹那从他破碎的脑颅中飞出的脑浆!
    大舅疯了!反正那天他一个人呆在大营巷体育场墙角半天,一动不动,直到天黑了才摸到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家的。从此以后,他每天都在自言自语,即使在干活时也是这样。单位对他还是非常关心的,先后送他到上海、南京医治,都没见效果。面对这样的处境,年轻的妻子也只能抛下他和孩子,离开了他。
    大舅是文疯,工作照样干,而且工作很认真,就是一天到晚嘴里疯疯癫癫唠叨、自言自语不停,这样一直工作到他退休。而且一直一个人住在汪德隆内,一开始住在汪德隆(三阳泰巷)南货号木板楼上,后来住在汪德隆码头街南货号商店的木板楼上,直到1989年去世。
    汪德隆围墙西侧是碑亭巷,巷子往南就拐上了大同巷,当年汪德隆的一位大师傅就住在这拐角路口,这位大师傅就是当年汪德隆的虾子酱油调制大师王保元的家,他家斜对面就是溧阳城木行大老板俞永大的家,再往西十几米远就是期成小学(和平街小学)校门。王保元老家是苏北泰兴,跟随父亲来到溧阳,早年就进了汪德隆。他和李咬齐一样,能说、会写、肯钻研,是当年汪德隆调制酱油的大师傅。在写《汪德隆》的日子里,我专程前去拜访了王保元的孙子,了解了许许多多这位当年汪德隆知名虾子酱油大师傅的往事。他的孙子说:“汪德隆的虾子酱油是我爷爷创新做出来的,而且每次汪德隆生产虾子酱油都由爷爷带着手下人用砂锅慢慢熬出来的,现在已很难吃到如此鲜美的酱油了。当年在汪德隆酱园里的制酱技术上基本是由我爷爷负责的,旧社会称之为把作师傅。”
    其实,汪德隆的酱油大师王保元还是我的亲戚,记得小时我在和平街小学上学,放学回家,有时总能得到王保元夫妇的小礼品。有一次下午放学回家,王家吃馄饨,王奶奶拉着我的手到屋里,下了一红花碗馄饨,还端来一小碟王爷爷熬制的鲜美无比的虾子酱油,让我把馄饨一个一个蘸着虾子酱油吃,哟呵呵,这个美味、这个爽快、这个享受,至今难以忘怀。
    汪德隆隔一条三阳泰巷就是我家居住的孙家大院,整个大院是徽派建筑,住有十二家半人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晚清苏南第一大院”,就是写的她。石库大门进去右拐上楼第一家是童家,主人叫童鹤富(音),老家好像是浙江绍兴人,开始在有名的“三阳泰巷锡箔莊”,后来一直在汪德隆上班,也是汪德隆早年的工人。童先生为人低调、老实、勤恳、受到了我们全孙家大院的欢迎,尤其他的老婆,我们都叫他童师母,非常喜欢全院的每个小孩,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童师母”,就有小糖和饼干吃。清楚记得,在汪德隆工作的童师傅年年都是先进生产者,家中奖状都挂满了,在上他家的楼梯口的墙上,有一副对联,是用红油漆写的:童鹤在楼,无尚荣光。(待续)












欢迎光临 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http://wap.lytmh.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